延續上一篇【雜誌】文訊第410期,這篇是以選書為主的399期文訊雜誌,雖然其實已經是今年1月出刊的久遠月刊了,但是因為這本真的很好看,所以我說什麼都要寫一下心得,不僅是紀錄我喜歡的篇章與字句外,也順勢分享一下。
且這期的主題是比較少看到的選書職人的快樂實驗場。
比起一般介紹出版社及編輯的內容,選書真的是一門讓人摸不著頭緒到底在幹嘛的一個工作,所以這本找了很多我本來就有在注意的線上書店企劃,像是OPENBOOK閱讀誌、鏡文化的書評版、博客來的書籍企畫及博客來OKAPI、TAAZE 讀冊生活圖書部專訪、Readmoo讀墨電子書團隊,還有誠品的《提案。on the desk》企畫。來跟各位分享選書到底在幹嘛!
各媒體、通路逐年創作出許多精選書單,真的對讀者有幫助?
我覺得這也是許多讀者們的疑問,而選書人黃宗潔針對這題的回答,我個人很喜歡。
尤其今年,很明顯地感受到書出得好快,真的如流水般,接都接不住;除了少數例子,很多大書、好書、好像也沒有得到足夠的注意或討論就不見了。
現在一年出版的刊物高達4萬種,就算你每週定期去博客來刷一次新書,也會覺得新書出版的速度快到不行,就連我幾乎2~3天刷一次新書都會有好多書想看來不及看,這也讓我很困擾,常常都有書看不完的感覺QQ
從這兩年文化部的報告就可以知道,買書的人真的很少,大家願意花在買書的費用也很低。但越是沒人買書,書評或書介的角色可能就變得更不可或缺,不然好像書被看見的可能性又更低了。
其實看一下今年各大通路榜單,會發現上榜的就固定那些書,很多書甚至連被看見的機會都沒有,其實我都懷疑應該有不少書根本賣不到100本…而好書可能就淹沒在這片書海之中,這也顯現出書評的重要性。
OPENBOOK閱讀誌每年會有該年度的年度好書,像是2018年,他們共讀了2386本書、接著通過初選(835本)、複選(416本)及決選(211本)最後選出40本書。這當中陳宥任以為在OPENBOOK工作最滿足的部分是,有不少書因為出版社有困難,比如配送錯誤,把中文版送到日本之類的,所以存貨不足,無法寄送公關書,他就直接掏錢上網買書,讓評審閱讀,「看著它們一路過關斬將,真的變成年度好書,就會覺得幸好當初自己有買。我想要盡可能公平地對待每一本書,讓它們有同等的機會被閱讀,不偏不漏。」
我覺得這就是所有選書職人對於選書的初衷吧,不希望任何一本好書被遺漏。
鏡文化常設委員制的書評專欄透過不同委員,各自具有不同關注的領域,使選書變得更多元。這邊也再次提到他們努力推崇有聲書,這點和19年底鏡文學的受訪內容沒有不同。
博客來的書籍企畫認為博客來不僅是賣書而已,是要替書與讀者牽紅線。另外也提到他們久而久之,暢銷書成為他們心底的鐘,只要看哪種書賣得好,就知道時間走到哪、流行吹到哪。例如親子教育攻上排行榜,大家便心裡有數,知是龍年帶來的生育高峰所致。
博客來OKAPI是我很喜歡閱讀的博客來專欄,沒想到他們整個團隊只有3個人!我印象深刻的是作家神小風來談漫畫主題,以及找時尚部落客個人意見評析商業理財的書。雜誌內也提到他們沒有害怕漏獨家,所以如果有個作者出了新書,但相關採訪報導實在太多也夠全面,他們沒有把握能做出更特別的題材,就不會免強去寫;相反的,也不會因為這個作者比較少人關注、讀者群較為小眾就不做。
這跟上面其他選書職人的想法很類似,就是不會漏掉任何好書好作者。
TAAZE 讀冊生活圖書部應該是所有網路書店最喜歡跟上時事,並且常常酸意滿點吸引讀者目光的一家網路書店了吧!我之前就常常被他們跟上時事的速度給嚇到,再被他們的創意給吸引,能做到這2點的訣竅是需要足夠書單以及長久累積的經驗、活絡的聯想力,在出版社提報新書,採取採購量與在讀冊網頁上的宣傳企劃時,能立刻想到相關聯的新、舊書籍。這就是做為TAZZE最大的特色。
Readmoo讀墨電子書團隊提到,大部分讀者的電子書櫃上,通常只有三到四種類的書,這裡我根本中槍啊!因為我就是超級偏食族,只看商業理財跟社會科學類的書,文學類的書則是輔佐,最多還真的不會超過5種類的書……
也因為讀者們有這種閱讀習慣上的同溫層,成為讀墨在選書政策上的著力點。推出種種閱讀任務、馬拉松以及閱讀行為的回饋,就是希望能讓讀者們的閱讀量更大更廣。
最後提這麼多網路上的書評,也不能不提文學雜誌上的書評,為了此專題找了《幼獅文藝》、《聯合文學》和《週刊編輯》的編輯們來聊聊雜誌在選書上的拓展性,因為當中我也只看《聯合文學》,所以在看這篇時對那本雜誌的分享比較有共鳴,像是我就看過裡面提到的《聯合文學》百合專輯跟重版出來這兩期,甚至之前的山海經也是很棒的選題,最近一期的新海誠我也有看,我覺得《聯合文學》厲害的是在各式各樣的主題下,能夠同時選出適合這個主題的書推薦給讀者,這對想延伸這個主題的讀者們來說,是很方便且具有收益的一件事。
我個人在寫心得時也有點受到這種方式的影響,希望能將簡單的一篇心得往外延伸,不只有講述這篇心得推薦的書,而是能讓讀者們在看完這本書後,不僅對這本書產生興趣,更能產生一種集團效應,再去閱讀其他與這本書有關的書,擴大我推薦的範圍外,也能讓讀者閱讀更多的書,這也是我撰寫讀後心得的初衷之一。
另外在看雜誌專訪書評這塊時,我也想到其實也有不少商業類型的雜誌後面有書籍的介紹,不說選書的標準為何,我想主要是想順便幫自己同出版社的其他書系出版的書打廣告吧XD (現實又不太浪漫的想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