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本書的書名乍看之下,會讓人比較不好意思在公開場合閱讀,但其實書中對於如何選擇還有投入空間的消費市場、推出熱賣的商品,有許多很有意思的商業觀點。
且這些觀點不只適合有創業夢、準備創業的讀者,我自己覺得也能運用在投資標的的挑選以及創作的主題上,是一個不想創業、沒有創業夢也能藉此得到啟發的一本書。
雖然這本書的書名乍看之下,會讓人比較不好意思在公開場合閱讀,但其實書中對於如何選擇還有投入空間的消費市場、推出熱賣的商品,有許多很有意思的商業觀點。
且這些觀點不只適合有創業夢、準備創業的讀者,我自己覺得也能運用在投資標的的挑選以及創作的主題上,是一個不想創業、沒有創業夢也能藉此得到啟發的一本書。
在這個人人都是自己的個人品牌、都能成為自媒體也人人都需要為推銷自己才有機會的時代,如何擁有企劃力就成為每個人都必須學習的一個技能。
事實上,現在不只有創作者、自媒體要努力推銷自己,就算是一般工作求職,如何得到心儀的職位與薪資,如何讓公司主管看到你的能力跟優秀之處,怎麼樣經營良好的人際關係等等,也都可以透過亮眼的企劃來展現。
當然我認定的企劃並非只是廣告業或是向業主提案的那種制式企劃,而是生活上的口才、表現也都可以運用上,因此這本書對我而言並非只是單純的企劃能力,而是可以嘗試在生活、求職各方面上使用。
在我們的人生中不論是生活、工作又或者是與人的關係中,總會面臨到無數的抉擇,甚至會感到自我懷疑,擔心自己現在在做的事情真的是正確的嗎?之前的選擇沒有問題嗎?這樣是否會影響我的未來與人生?種種疑惑都讓人在生活中感到辛苦與困擾。
我也曾想過要怎麼去解開這些疑惑,而這本書一開始就直白地提到,我們人生所有重大決策都歸結於3個問題:是否該開始、是否該留下、是否該離開。
這三個問題讓我恍然大悟,因此將這本書拿起來讀。老實說我一開始也懷疑它會不會是一本很制式又枯燥乏味的書,但出乎意料的是,看過作者的經歷後反而會對他都是怎麼做決策的感到好奇,作者從主修歷史到進入法學院念書,畢業後擔任法官的書記員,到後來成為聯邦助理檢察官,然後更競選南卡羅來納州的巡迴法務官(等於美國其他州的地方檢察官)。
之後他辭去檢察官的職務,成為國會議員,並在八年後離開國會,成為某個國會委員會的主席,這麼戲劇性的人生變化,證明他曾在許多人生重要的十字路口做出重要的決策,那麼他又是如何做出不會令人後悔的決策的?
在寫這本書的心得文時,曾經很猶豫想說之前已經寫過《窮查理的普通常識》、《投資哲人查理蒙格傳》及《蒙格之道》這三本書的分享,再加上這篇會不會太多,但是換個方式想,蒙格已經在去年2023年過世,之後要再分享他的書機會也不大,身為蒙格的粉絲就決定還是要將這本書記錄下來,反正我寫這種文章也是為自己未來想要複習某本書當下我閱讀時的感想而寫的。
蒙格除了和巴菲特共同出席波克夏的股東會而聞名外,他自己也先後擔任魏斯可金融公司與美日期刊的董事長,因此也會在這兩家公司的股東會上發言,而《蒙格之道》就是摘錄他在擔任每日期刊公司董事長時,在股東會上的內容,這本《蒙格智慧》則是他擔任魏斯可金融公司時期的談話。
或許會有人跟我一樣疑惑,這本書摘錄的年份是1987-2010年,距離現在最少也有14年之久,這麼久以前的問答還實用嗎?還有值得閱讀的價值嗎?結果我隨便翻開閱讀其中一頁後,發現就算是時隔14年,書內蒙格的智慧依舊對我們的生活有著極大的幫助,甚至驚嘆他的眼界居然如此廣闊。(又或許能說,歷史就是會不斷的重演)
對彼得.提爾(Peter Thiel)的印象,就是他是第一個Facebook的外部投資者,以及他身為矽谷知名的Paypal幫開始,這批當初從Paypal出來的巨富投資人形塑了之後的美國矽谷,更帶給我們深遠的影響,像是特斯拉的創辦人伊隆.馬斯克和LinkedIn的創辦人里德.霍夫曼也都是其中一員。
彼得.提爾雖然形塑美國矽谷的未來生態,可是他不同於矽谷給人的民主、進步、多元包容的印象,而是成為反對先進價值的共和黨員,更在2016年支持川普成為美國總統,還在背後提供許多支持跟幫助。
4年前曾經讀過這本書(心得文在此),這次閱讀新修版的動力不同於上次的心態,抱持的想法並非是自己有拖延、逃避的問題,而是自己在工作跟處理創作、閱讀跟學習上,難免會遇到沒有動力、不想往前進的停滯期,所以便想藉此來複習順道檢視是否有什麼可以幫助自己的方法。(簡單來說就是想逼自己提升不論是正職還是生活上的工作效率
結果發現我自己保持生產力的方法在這本書裡也都能找到,也算是換個方式印證這本書的內容是有效的吧XD
當然也有許多人或許自知有拖延的問題,但是卻找不到方法解決,所以也趁這個機會來分享我自己實際使用過的幾種手段,有興趣的大家也可以一起來參考並藉此運用到自己生活跟工作之中試試看!
隨著現在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讓韓國的條漫產業興起,不僅改編成韓劇,還將這魅力席捲至韓國以外的國家,到現在甚至足以跟日本漫畫相抗衡。
這本書深入探討條漫從無到有的發展與未來趨勢,以及這個產業底下的辛酸苦辣,讓所有喜歡條漫的讀者們都能去一探究竟這個新興產業背後的秘辛,以下我分享乍看之下亮麗的新興產業背後不為人知的創作者血淚,以及條漫興起的文化原因。
這是一本韓國投資Youtuber所寫的ETF投資書,其實ETF現在在我國已經非常火熱(看看00940的申購熱潮就知道),所以ETF是指數基金的基本概念也不用再贅述了,大多數投資人都已經知道ETF是什麼(當然還是有不少人將ETF當作短期標的的股票來操作)。
這邊就簡單來記錄一下書內的一些投資組合跟作者本身的投資觀點。
因為AI在這2年內出現許多突破性的發展(像是可以產出以假亂真的圖片,甚至能輸入文字就產出一段短影片),讓人類開始意識到AI不再只是存在於科幻電影中的情境,而將是真正能改變人類生活的重要變革。
也讓原先只有在投資、新創圈內談論度較高的AI技術開始慢慢廣為人知,連我身邊一些本來沒有在關注相關資訊的親友也吸收到愈來愈多AI的知識。
隨著AI的快速發展與擴展到更多領域的人,自然也出現不少對此感到不安和擔憂的人,而這其實都是正常的現象,過去工業革命時也有人對新技術感到憂心,所以AI這個對很多人來說都是很陌生的全新領域,自然也無法避免的令人擔憂。
藝術投資對許多人而言,是一輩子可能都不會去接觸到的領域,畢竟對大部分的人來說,股票、債券及房地產投資才是平時生活上會碰上的投資標的,也比較多人在談論,而藝術投資則是給人很高大上且難以親近的印象。
這本書跟我之前去上過的初階藝術投資課程(【講座】游多藝-淺談藝術投資課程心得)相同,都是以簡單明瞭的方式來揭開藝術投資的神秘面紗,讓所有對這領域有興趣的讀者們都能一探當中的秘密。
以下內容會以之前課程心得文沒有分享到的秘訣為主,至於藝術投資的缺點包含風險高、投入資本高、價值不易辨認、保存不易等,還有一級市場、二級市場這種已經談過的基礎觀念就不再贅述。
一開始看到這本書的書名再加上我也讀過作者99啪的前一本著作,猜測這本書是以主動投資為主,畢竟動能投資也會讓我聯想到追求交易量的瘋狗流投資法。
但是真的閱讀這本書以後,發現書內的動能策略與我一開始所預想的截然不同,而且是以ETF為主的動能交易方法。
看到Musk找Walter Isaacson執筆自己的自傳,說不期待絕對是不騙人的,畢竟Walter Isaacson寫自傳的功力早已眾所皆知。
而Musk也可以說是資本市場(包含投資、新創)的大名人,從未深入了解過Musk的我(頂多固定關注特斯拉的財報&他最近的事業又研發出什麼產品),對Musk其實有很多好奇,尤其他自從買下推特後,就因為一連串管理推特的操作而被罵得很慘,但是在這之前我身邊有朋友是特斯拉粉,對他非常推崇,因此更激起我想閱讀這本自傳的期待。
這時我想起巴菲特說的「別人恐懼時,你要貪婪;別人貪婪時,你要恐懼」,但更真實的感受是:當別人恐懼時,自己其實也很恐懼。此時必須跟自己的恐懼共處,理性判斷,才能抓住機會,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P.54
會注意到這本書除了定期在博客來上巡視新書時,意外有瀏覽到之外,還有一大原因是本書作者正巧和我一起在年初時上了銀行家尼莫的講座(講座心得在此),因此當尼莫提到作者本人在現場時,我就對這本書又起了興趣,而特地將它找來看,發現作者身為價值投資人,確實領悟了巴菲特的投資心法並與之應用與實現。
全書就是在分享作者運用價值投資的理念,如何把握十年難得一見的投資機會,勇敢在疫情後進場投資停航的遊輪與停業的賭場,以及他對於選擇美國市場的理由和對價值投資的感悟。
舉凡是有在市場內交易的投資人都絕對會認識這2名投資圈最知名的投資大師,巴菲特和他的夥伴查理.蒙格。而相比眾所皆知的巴菲特,我更崇拜蒙格的智慧,過去也寫過幾本與他有關的書籍心得文,像是《窮查理的普通常識》以及《投資哲人查理蒙格傳》,不得不說他對人生的理念跟投資觀點都影響我很多,因此當今年得知他過世時,真的非常難過。
近期趁著年底將今年出版的這本《蒙格之道》閱讀完畢,這算是目前與蒙格有關且最新的書籍,內容摘錄蒙格在他和其他合夥人(非巴菲特)所共同經營的〈每日期刊公司〉股東會上,面對股東們提問的所有回答。
就像是每年蒙格都會跟巴菲特一起出席波克夏的股東會上一樣,只是這間〈每日期刊公司〉是蒙格另外的事業,因此股東會上不會有巴菲特,而是由蒙格作代表回答股東們的問題。
市面上談論財務自由的書籍非常多,大多數都在看商業與社會科學類型書籍的我,也不免俗的不斷在博客來和書店的商業類平台上,看到倡導財務自由的書籍。很多我拿起來翻個幾頁就覺得「噢,是老生常談」(哪些就不方便說了),不過這本《財務自由,提早過你真正想過的生活》(之後簡稱《財務自由》)看起來名字很俗氣,我起先也覺得「又是一本講財務自由、老調重彈的書」,沒想到翻過後一發不可收拾,是我目前為止(2021)覺得寫得最好的財務自由類書籍。
這樣的評價或許有點高,因為我從2020年3月書籍出版不久後就買了,直到2021年才終於有時間看完,原因除了生活比較忙碌會先看借來的或新書外,另一個就是這本書讓我捨不得讀完,裡面有太多重點值得記錄以及它讓我覺得提早退休是真的有可能發生的。
因為台積電這個世界最強的頂尖晶圓製造企業,使得半導體產業也在幾年前開始進入大眾的視野之中,尤其我國又是以出口導向為主的國家,出產很多電子和資通訊產品,這些也不免和半導體產業有所關聯。
在半導體產業越來越多人談論的同時,這本書將整個半導體產業拆解成很多區塊一一分析,拆分的部分比我上一本分享的《外資這樣買半導體》(心得文在此)還要更加細緻,我個人認為其實它更適合對半導體產業感到陌生的新手投資人。
當然也是因為這本書的厚度比《外資這樣買半導體》還要厚2倍有,篇幅更多情況下,當然能將內容寫的更多更細。
這邊就不提書內太多針對半導體產業的細節,而是談為什麼要投資半導體產業,以及一般投資人對這個產業的迷思跟疑問。
這是一本寫給想成為自由工作者的書,因為作者自己也曾擔任過上班族,到後來決定成為自由工作者,因此透過自身血淋淋的經驗來提醒大家在這段轉換的過程中,應該要注意什麼以及如何做準備。
當中很多提供給自由工作者的建議與技巧,這裡就暫且省略,有興趣者可以去將這本書找來看,我之所以會一開始就覺得這本書是血淋淋的經驗且值得參考,是因為當中有兩個作者提到的重點。
台灣一直以來都是以發展半導體產業為傲,更有好幾間世界級的公司都在台灣,像是晶圓製造世界第一名的台積電、具備晶片設計強項的聯發科等等,但是對大部分的投資者和讀者來說,如果並非半導體產業的從業人員,要了解背後複雜的運作是很困難的一件事,相信也很多人投資台積電卻根本不曾好奇一片晶圓要如何製作出來,甚至身邊還有人以為台積電也設計晶片。
而這本《外資這樣買半導體股》的作者是韓國半導體分析師,所以對於半導體的晶圓製程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畢竟韓國的三星電子在晶圓製造這領域一直緊追在台積電之後),包括半導體晶圓製造分為前端與後端以及韓國另一項世界第一的半導體產業;記憶體Dram與Nand產業。
從全世界的觀點看來,買進持續高成長的企業股票,跟隨長期股價上漲的成長股,可以說才是股票投資的王道。-P.50
大家對日本的印象應該都是失落的三十年,在看到日經平均指數相比美國的S&P500跟納斯達克指數,表現真的遜色很多,就算2020年疫情後,全世界都隨著聯準會QE股市大漲,讓日經指數在2021年上到3萬點,仍是沒多久就又下來,一直到今年才又再次突破3萬點。
雖然日本這30年的股市表現不像美股耀眼,不過這本書的作者身為日本人,還是在日本股市中撈到龐大的財富,所使用的方式就是「尋找目前價值與未來價值高的企業」,這樣的投資方式能在受到少子化跟高齡化影響的日本股市中賺到錢,相信如果是在美股與台股也都能參考效仿。
以下為我自己在閱讀過後所摘錄出的幾個如何找出成長股的重點,來跟所有看到財報兩個字就會覺得很困難、難以下嚥的讀者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