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看理財書的我,在這本書剛出版不久後就去找來看了,只是遲遲尚未有時間撰寫心得,隔了快2個月終於抽了空閒時間好好看一下了。

這本書的英文書名其實是,有錢人會幹的13件蠢事。

但不知道為什麼中文書名取名叫做理財盲點。不過並不影響這本書的精采程度。

在書內列舉的13件蠢事,我想不論是我們自己,又或者是周遭的親友,肯定都至少幹過其中1件、甚至許多件,如果你以及周遭從沒有人犯過當中的其中1項錯誤,那你就不用看理財書了,去找他們吧!(但前提是真的沒有犯過,有些人最愛嘴硬不相信自己幹了蠢事)至少我自己身邊幹了這些蠢事的親友不算少數,因此我更認為這本有值得閱讀的必要。

這邊我列舉2個我目前自身周遭最常發生的理財盲點。

undefined

一、購買自己不甚了解的金融商品

不知道為什麼台灣人其實很喜歡買基金,甚至現在各方面成本都比基金低的指數型基金ETF盛行,還是不少人認為購買基金是正確的理財管道。我就有一名同事很熱衷買基金,甚至不時鼓吹自己20年前買的基金,現在都賺錢了,但事實上她放了這麼長的時間,其實也只小賺幾萬塊,計算上成本有沒有5%都讓人懷疑,這樣的低績效卻還是讓不少人深信基金是給懶人投資最安全的金融商品。

更別說事實上很多人根本不懂自己買的基金裡面包含了什麼成分,好像聽到理專說這檔基金的報酬率很高就買了,但當中到底組成為何,甚至有可能包了一些垃圾債券、高風險的企業股票,都搞不清楚。

這真的是個很危險的問題,當你連自己買的金融商品都搞不清楚時,就等於將你的錢放在一個未知的未爆彈上,什麼時候引爆自己都不知道。

現在投資指數型基金真的都比ETF好許多,千萬別投資自己都搞不懂的金融商品。

如果有任何人試圖銷售金融商品給你(包括你要自行購買),務必提出以下5項問題:

1.這項金融商品要花多少錢?

2.這項金融商品的替代方案是多少?

3.這項投資取回自己的錢容易嗎?若我必須這麼做,要支付手續費或罰金嗎?

4.我得替這項金融商品付多少稅金?

5.這項金融商品會讓我面臨的最糟情況是什麼?

 

二、該租房子的時候卻買房子

這應該是現在很多25歲到35歲的年輕人最有可能遭逢的問題與所做下的愚蠢決定。

我國房價高昂,尤其對於剛出社會沒幾年的小資族而言,要買下一棟房子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但或許就是因為房子不容易購買,所以更多小資族嚮往能在35歲錢買下自己的第一棟房產,又或者認為房地產市場很熱,隨便買未來都有機會賺錢,因此更想要搶先卡位。

之前在《舉債致富》這本書中也有談過,在評估自己是否該買房時,務必要確認自己的財務狀況,能不能支應長達20年甚至30年的房貸壓力。

再加上本書也提出在2006年中期,美國西南部就發生房價崩跌的事件,我國2008年也曾因為金融海嘯造成房市崩跌。

但對年輕人來說,如果是購買自用宅,需要注意自己是否負擔的起房貸等相關費用外,還有年輕人工作易變動,若你要搬家時,這棟房產該怎麼處理也是一個問題,想要脫手賣出,通常也需要一段時間,如果是租出去,不只有要找得到租客的問題,還要面對如果租客是不太OK的人,那對房東而言也是大麻煩。

諸如此類因素整理下來,年輕人在工作前期,究竟需不需要買房,務必要做出謹慎的選擇,否則買下去那可是一筆非常大的金額啊。

 

最後,這本書雖然是國外著作,有些金額與概念以我國的狀況來看並不一定適當,但是整體對財務的概念是足以學習及參考的,包括不要為了上所謂能幫你培養人脈而導致需要背負高額學貸的大學,事實上這樣的高額學貸在出社會後只會拖垮你,根本不太可能因為上了一所所謂的好大學而飛黃騰達,因為大多數聰明成功的家長,都早已有人脈可供子女運用。

附上書內所說的聰明人該做的13件聰明事

每月應該:

審視自己的銀行帳戶和信用卡消費明細表

  • 思考自己對財務生活有何感覺
  • 購買金融商品前,要多方思考
  • 反省自己的投資行為
  • 審視你年邁父母的財務狀況

每季應該:

  • 審視你的投資帳戶和退休帳戶
  • 變更你所有財務帳戶的密碼

每年應該:

  • 檢視你的投資項目
  • 執行稅務稽核
  • 確認你的身分安全無虞
  • 查看你為子女擬定的大學規劃

每三年應該:

  • 檢視你的房屋險和壽險保單
  • 審視你的遺產規劃

購書連結:理財盲點:有錢人不會做的13件理財決定

想更了解我,歡迎來我的粉絲專頁點個讚以及我的Instagram追蹤我的最新動態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願意支持我繼續分享好書,歡迎到書封底下我的Like幫我拍手(最多可以拍5),你的支持是我繼續努力的最大動力 

undefined

arrow
arrow

    悅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