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書不僅能拓展知識,還能拓展興趣。-P.92

有在追蹤我IG的讀者應該知道我非常愛逛書店,在疫情前幾乎是每週都會去逛一次,而我喜歡逛書店的原因與這本書作者的理由非常類似,因此在看這本書時一直有「對對對,我就是這樣!」的認同感。

起初並不覺得這本書有特別需要寫一篇文章來分享的,畢竟從這本書中我頂多是找到認同感,沒有得到什麼新知的感覺,不過後來想想裡面有些內容也是讀者會詢問我的,像是「我一年看這麼多書,是怎麼挑書的?」、「難道你都不會挑到爛書嗎?」面對這種問題,也可以利用這本書幫助你找到答案。

所以我覺得分享這本書的內容,也趁這個機會宣導大家有空就多多去逛你家附近的書店吧!肯定會在每次逛的時候,發現一些你過去沒有注意到的好書,這種意外的相逢是很有趣的。

【社會】書店的逆襲

逛書店的五個方式

1.逛書店不需要目的:許多人會有逛書店一定是要去找某類型的書才去的迷思,但是其實只是路過順道進去晃晃也沒關係,並不需要如此有壓力。

2.去看看已經有的書:如果是去沒去過的書店,一進去可以先去找自己有興趣的書放在哪裡,並觀察這本書周遭都放什麼樣的書。

3.到你平時不會去的類型書區看看:試著逛自己平時不會去的區域,將會有驚奇的發現。

4.注意擺放在收銀機旁的東西:收銀機旁邊通常會放當時書店最推薦的東西,或店員希望顧客順便買的東西。

5.請立刻買下想看的書:如果你在猶豫要不要買下這本書,那就買下來吧!頂多看了不喜歡送給想讀的親友或是上二手書網站或書店賣掉而已(這句話是我自己補充的,半認真!)

 

買書,不必為讀書!

許多人應該都會有這種迷思,認為買的書就一定要看完,所以將買書變成一種壓力,想買的時候猶豫自己已經買卻還未看完的書,或是無法確定這本書會不會是雷書等等,可是我跟作者一樣,買了一堆書根本就沒有看完(書櫃內應該還有數十本書連看都還沒開始看,再加上沒看完的數量更可觀…)

所以想在這裡提供幾個能釐清這個迷思的想法:

1.書就是那種你沒有好好翻過,根本無法確定會不會是雷書的書。

2.你現在看很喜歡的書,很有可能在多年後就不喜歡,變成浪費空間的東西。

3.書很快就會從書店消失,尤其現在出版業十分不景氣,再好的書只要賣不好,出版社就不會再加印,多年後這本書可能就會絕版。

所以只要有一點興趣的書,就買下來吧!不需要為此顧慮這麼多,如果買的書都一定得看完,那依照現代人看書速度之慢,平時不太看書的習性,等到看完再買新書恐怕出版社要倒光了。

 

如何選購書籍

這部分會特別摘錄下來,如同前言所說,我時常會被讀者私下問到這個問題,我到底是怎麼選書的?而這本書提供了3個方法,也正巧都是我有在使用的。

1.眾人評價型:依照暢銷人氣。像是網路書店的暢銷榜。

2.推薦型:以特定人的推薦為主。像是報紙、雜誌、電視之類的文宣,這邊我也想依據我個人喜歡看一些知名作家與部落客的推薦,來做為我買書的依據。

3.直覺:直接以自己的感受來發現有趣的書。

我自己除了透過第一與第二點外,還有一點就是我偏好去實體書店親自翻閱,只有親自翻過這本書我才能判斷自己是否喜歡這本書,這也是為什麼我買書一定要先親自翻過才能下手,除非已經是很信任的人推薦的書(最近一次依照這種方式買就是愛榭克所推薦的《進場的訊號》然後一樣還未看完),那當然就會運用網路書店直接下單,不過大多時候我仍是靠逛書店自己決定。

 

最後,很巧的是這本書雖然是19年出版,但我是直到21年下半年才在書局意外翻到這本書,記得是和《編輯這一行》(心得在此)放在同個櫃子上,因此好奇心使然拿起來看,沒想到也讓我找到一本有趣的書。因此這本《書店的逆襲》所描述的內容:因為逛書店,你會遇到意想不到的資訊,這就是實體書店與網路書店最大的差異。是非常有道理的呢!

還有書內所說「這裡讀過的與那裡讀過的,其實說的是同一件事啊!」這種感觸我也時常有,尤其這幾年大量閱讀許多商業財經、社會科學類型的書,累積下來時常會有「啊這個觀念我之前在別本書上也有看過」的驚嘆感,真的會有一種奇妙的關聯會將你所閱讀的這些內容,全部串起來,真的非常有趣,這或許也是熱愛閱讀的一種趣味吧。

延伸閱讀:《只有讀「書」能抵達的境界》心得文《讀懂一本書》心得文《如何閱讀一本書》心得文《越讀者》心得文

【社會】書店的逆襲購書連結:書店的逆襲:日本鬼才帶你逛書店,找創意

【社會】書店的逆襲想更了解我,歡迎來我的粉絲專頁點個讚以及我的Instagram追蹤我的最新動態【社會】書店的逆襲 

【社會】書店的逆襲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書店的逆襲 書店 選書
    全站熱搜

    悅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