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愛書人都絕對有聽過,甚至走進去誠品翻書、閱讀、購書的經驗,誠品這樣一間我國醞釀而出的書店,帶著濃厚的人文素養,再加上內部建築設計,一直是我目前心目中最喜歡的書店。

儘管因為經濟能力,很少在誠品購書,但我頻繁時每週去一次,較為忙碌時則是一個月一次。也因此我明白誠品對許多愛書人的影響有多大,小時候被家人帶去誠品就被那裏的環境給震懾到,喜歡當中的書香氛圍,要說誠品對我國國人閱讀文化的養成,我想是絕對佔有一席之地的。

起初我對這本《之間》是沒什麼興趣的,我以為就是一般知名企業創辦人的自傳,應該很無聊吧?直到家人讀過後對它讚譽不已,我才抽空拿起來閱讀一番,沒想到這並不只是一般的自傳,書內闡述吳清友的一生,更多的是在書內他是怎麼看待這個世界、這個社會,以及他創辦誠品的初衷與人生在面臨苦難時,他是怎麼度過。

吳清友小時候家境曾經一度風光過,父親擔任一家罐頭食品廠的董事長,家裡生活優渥,但後來因為為人作保而遭到連累,一夕破產。

也因為這場變故後,讓吳清友體認到他父親不管順境逆境,永遠是挺起腰桿的,也因此他深切感到,一般人的價值觀,太容易以表象或形式上可被辨認出來的成就,來評價一個人。

我相信很多所謂失敗的人,他們的生命歷程、面對生命的態度可能更加可歌可泣,更值得尊敬。反而,有時成功,是幸運成分居多,並無可驕之處。

他對他父親的評價:這輩子,任何逆境都不曾讓他慌了腳步,也不曾吹亂他整潔的儀容,一輩子再苦,都沒有讓人覺得他是狼狽的。

也因此後來他進入進口餐廚設備代理公司擔任業務人員,最後承接建誠公司所有股權,成為正式經營者。並透過房地產達到一般人花一輩子都很難得到的巨額財富。

這邊或許會有讀者覺得還不是靠房地產,但事實上他在前面所做的努力得到的財富,比透過房地產獲得的財富還要更重要。他做生意重視誠信的態度,與利用知識領先贏得信任,他為了工作,時常購買一本又一本的國外旅館經營、餐飲、建築方面的外文雜誌,就是為了以資訊領先來做為他的優勢。

可見要成功,努力是絕對必要的前提。

 

一般擁有如此多財富的富裕人家,想的多半是如何穩固自己的財富、如何獲取更多的財富,當然也有像吳清友這樣,開始思索生命的意義,並且決心回饋社會的人。

他認為自己在生命困頓的階段,都是透過閱讀來度過,因此他希望別人也能因為書店的存在而得益,因此決心投入書店這個根本無法賺錢的產業。

別人賠錢可能是三、四年最多五年在賠,誠品卻是賠了15年的錢,這當中吳清友經歷多少資金嘎不過來、該怎麼讓誠品繼續走下去、股東的責難等等沉重壓力。

而他途中所經歷的這些質疑,他卻以佛教為中心的見解來堅持下去,讓我這個佛教徒也格外佩服。

像是吳清友一開始要籌備誠品時,他太太很不認同,甚至提出質疑,如果要做這麼大的事業,應該由首富們如王永慶來做,吳清友卻回說:「王永慶太忙了,他要照顧太多人、事情太多,沒有辦法做。」

以及在誠品一直燒錢的同時,他太太同樣向他抗議,提出自己的擔心,吳清友卻說:「這些錢這樣莫名其妙地跟著我們,也不是我們的,是社會公眾的,要用在最好的地方。我們本來就什麼都沒有啊,為什麼現在要去執著?」

他執著誠品,為的就是「這些青少年來看書,即使不買,也總比去吸毒或飆車要好吧?書店如果關掉,那小孩子要讀什麼?」

這些讓誠品即使一年燒上龐大經費,也要撐下來的信念,讓我感動不已。

除此之外,吳清友在面對人生苦難時,諸多反思也值得我們去深深思考。

像是他自認不是特別慈悲,但是有一次在一個身殘的乞丐面前,他發現自己的心起了微妙的變化:「假使不是他的不幸,說不定就是我的不幸,而我之所以沒有遭受不幸,正是因為他們在代我們受苦。」

有時候我們捐款也會質疑對方會不會是詐騙,會不會是假的,但是這邊吳清友也以喇嘛說過的話來跟我們分享,「只有真布施,沒有假和尚。」

 

最後,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彷彿能感受到吳清友在六十七年的一生中,所體會到的掙扎和痛楚,也或許是因為他們一家就是佛教徒,我對當中的諸多內容都有更多的感觸,不時看得淚流不止,我想一個有著正念佛教信念的佛教徒,就如吳清友這般,能夠願意為這個社會大眾,做出造福大家的事情。

我想說,我國有吳清友真的是太好了。

購書連結:之間:誠品創辦人吳清友的生命之旅

想更了解我,歡迎來我的粉絲專頁點個讚以及我的Instagram追蹤我的最新動態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願意支持我繼續分享好文與好書,歡迎到書封下我的Like幫我拍手(最多可以拍5),你的支持是我繼續努力的最大動力 

arrow
arrow

    悅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