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很明顯就是在講述佛教,如果各位不是佛教徒,肯定會對這本書感到錯愕或是排斥,我也能理解各位有這種想法,我尊重每個人都有選擇信仰的自由,所以我也不會說特別大力推薦這本書,或是希望各位都能來閱讀。

只是裡面有一段給予一個檢視標準,如何使我們接受前所未聞的說法。我認為這在我們生活之中是非常受用的。

尤其前陣子因為疫情加劇的關係,社會上針對疫情和疫苗有很多爭論,搞的大家人心惶惶,媒體上更有各式各樣不同的報導,每個人肯定都有自己的立場和觀點,當面對一個未知或是從未聽聞過的觀點時,我們不應該馬上就排斥,而是或許可以透過一個標準來審視是否該接受這個說法。

檢視標準

開放的心,使我們能夠接收前所未聞的新說法,再以下列三種標準檢視:

第一,別忘了自己的感想。

面對新說法,若在三思後仍找不出對自己有什麼意義,就不必再浪費時間了。釋迦牟尼絕不會勉強他人對自己俯首稱聖,也不認為自己的教誨是天下唯一的真理。世間百態,人人各有境遇,無法一以概括。但是這種說法若能使自己有所感觸,並且能激勵自己著手改變現狀,便極可能是正確的。

第二,聆聽他人的感想,特別是自己崇敬的人。

判斷任何事物,只是憑藉自己的好惡不夠,聽聽思想上超越自己的人有何想法,通常會有幫助。不過,在此之前得先自問,是否真有這樣的人?還是自己的想法是判斷的唯一準則?若總以自己的判斷為依據,便得自問是否自己真是如此聰明,世上無人可以超越自己。

第三,新說法可以帶來什麼,是憂愁痛苦還是幸福快樂?

在通過上述兩項檢驗後,接著要問自己的問題,便是如果接受這樣的說法,幫助自己改變現狀的機會有多大。有些說法,雖然能使自己及自己崇敬的人滿意,但未必能夠確實幫助自己改變現狀。生命苦短,無須浪費時間去做無法帶來任何結果的事。請記得,某些乍看之下並不令人滿意的說法,對自己卻可能剛好是個挑戰,並能帶來極大的幫助。

 

最後,身為佛教徒的我,雖說上過佛學課但是對佛法也有很多不了解,畢竟上課時間都是我平日下班後,每次我去都聽的昏昏欲睡,太硬的東西真的很難聽進去(請原諒我這個不受教的學生),可是還是時常被一些一針見血的觀點給驚醒,當中就包含佛教是個很開闊的宗教。

至少我在上課時一次都沒有聽過佛教批判過其他宗教,也接納你同時信仰其他宗教,且尊重每個人個體性的差異,不論你是什麼樣子、喜歡什麼性別的人他們都不會排斥,這就是我喜歡佛教最主要的原因。

這篇文章寫的相比其他文章短的多,主要是因為宗教類型的書籍,我不認為有需要特別再多描述什麼,相信這個宗教的讀者就會自行去將這本書找來,而本身有其他宗教或是對佛教有疑慮的讀者,也不會因為我大力推崇而轉而去將這本書找來研讀,所以我個人對此是滿隨緣的,文章就寫的簡短些。

購書連結:佛陀究竟想教我們什麼?:暢銷30年,為德國人帶來心靈慰藉的智慧經典

想更了解我,歡迎來我的粉絲專頁點個讚以及我的Instagram追蹤我的最新動態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願意支持我繼續分享好文與好書,歡迎到書封下我的Like幫我拍手(最多可以拍5),你的支持是我繼續努力的最大動力

undefined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佛陀究竟想教我們什麼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悅陽 的頭像
    悅陽

    悅陽的財經閱讀筆記

    悅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