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興教授在台大開設的愛情社會學堂堂爆滿,再加上他上理科太太的影片中,讓人感覺得出他是一個風趣幽默的老師,也因此讓我興起想要閱讀他著作的衝動。

愛情是每個人或多或少會面對的課題,不同於上一本《學著,好好愛》這本談論的是如何結束一段感情,也是所謂的分手的課題。

畢竟再驚天動地可歌可泣的愛,也有結束的時候;結束,其實是愛情必經的過程。

因此和如何開始一段感情同樣重要的是,怎麼結束一段感情。

一、

很多人都會覺得分手是一個人說了算,但是書內孫教授卻有著不同的觀點,他認為一段感情既然是兩個人共同的決定,結束也應該是兩個人說了才算。分手也要有個共識,而不該是其中一方的一廂情願。

這裡我個人解讀成是雙方都對這段感情已經有結束的共識,那麼這就是真正的分手。如果其中一方因為逃避而不願意說清楚,導致另一方還不知道感情已經結束,這就不算是真正的分手。

另一方面,不管是我還是許多人對於分手的界定,通常都是在雙方談分手的那一天,我們會認定那一天就是關係的結束,卻從未想過後續傷痛的長短,結束是一個過程

如何知道自己的傷痛已經過去,書內提及:對於分手的人來說,當你某一天再看到關於那段感情的回憶時,真的再也不悲傷了,才是真正的結束——不管形式如何。形式上,你可能已經空窗很多年,或者兩、三個月,或者兩、三個禮拜,時間不一定,但心理上真正的結束在於可以好好面對「分手」而不再悲傷,這是很重要的。

也因為後續這段過程,會起於一開始是否有共識的分手,所以好好談分手就顯得更加重要。

 

二、

關係結束有四種形式:情侶分手、夫妻離婚、外遇分手、一方分手。

至於會產生前三項結束的形式,書內整理出幾大原因;

 1.個別因素:年齡、種族與族群、宗教、生育狀況、原生家庭的婚姻狀態、人格特質。

 2.二元體因素:互動的態度、負面情緒和負面行為、你退我進的婚姻探戈。

 3.網路因素:親友的認可影響重大、雙方網絡成員重疊程度越高,關係越穩定、羅密歐與茱麗葉效應。

除了這些學者研究歸類出來的分手原因外,孫教授在書內也有談到不少愛情結束的原因,像是熱情與浪漫的消退、親密感與包容減少、角色增加、漸漸不溝通,透過這些闡述的原因,也能讓我在閱讀時一邊反思自己是否也曾在上一段感情中,觸犯了這些讓愛情結束的原因。

 

三、

理解一段關係結束的背後原因後,如何提分手以及提完後,那段傷痛的過程該如何處理,是這本書後半段所要闡述的內容。

如何提分手,有分手的五大策略;

  1. 正面的語氣,可以道歉、表示遺憾,盡量不要傷害對方。
  2. 負面身分處理,用負面的表示方式。
  3. 表達不滿、解釋分手原因。
  4. 行為降溫,逐漸避免親暱的行為,減少相處的時間。
  5. 降溫,直接坦白對方結束。

另外,相信很多人都會有以下這個疑問:分手後的雙方要進入下一段感情前,是否需要一段沉澱的時間?馬上進入下一段感情是否妥當?

孫教授的回答我個人是滿喜歡的:有些事情要看人,不要看外在的東西,如果適合的人出現了,什麼時候都好。

話是這麼多的,但若是分手是不歡而散,導致被分手的那方心有不甘而有些偏差的觀念,如無縫接軌,用新歡取代舊愛、一心想要報復對方等激烈的行為都是不恰當的。

書的最末章,是教導分手的我們該怎麼走出悲傷。這一小章節鼓勵仍在傷痛中的人們,發洩情緒、找出真相、迎接更好的感受、期待療育等,供處在分手的悲痛中的人們能夠有個依循的方向。

 

最後,分享一段我書內最認同的話。

對的人不是天生就對,是後天養成的,是因為你跟他不斷互動,慢慢發現、磨合出一個對的人。

相信看完這本書的讀者們,都能對一段感情的結束有更深刻的了解,也期望我們都能將一段關係處理的圓滿,透過相處磨合出一個對的人。

喜歡我的文章歡迎來我的粉絲專頁點個讚以及我的Instagram追蹤我的最新動態 

undefined

arrow
arrow

    悅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